万春街道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2025年,万春街道将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实施“1234”工程:坚持一个党建引领,突出征收安置和平安法治两个重点,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民城市建设、为企为民服务三个提升,全力服务“四个经开”建设。
一、党建工作
一是以“头雁工程”为抓手,推深做实党建品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有序实施好“头雁工程”,将“双联双应”工作着力点放在转作风、务实效上,搭建社企共建平台,发挥“党建带群建”效应,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力量,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社区建设。二是以夯实基础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以我市基层党建先进社区为榜样,在各社区全面推行强基固本行动,让社区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物业管理、为民服务的“领头雁”,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把党员发展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办好“万名书记进党校”培训、书记擂台赛,提升党性修养,砥砺奋斗情怀,提前谋划2026年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锻炼培养储备干部,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二、征收安置工作
一是坚决完成项目用地征收,保障东区建设发展。全力以赴推动重点项目的土地房屋征收。二是巩固安置领域整治成果,实现常态长效管理。梳理2025年度安置房需求,完成已征收项目的安置结算和安置房分配;进一步完善空置安置房管理机制,建立电子档案、实现动态管理;集中精力解决拆而未净等征收遗留问题。三是探索已征未用土地管理机制,筑牢土地管理堤坝。总结已征未用地块管理经验教训,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探索建立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防止土地闲置、非法占用等问题,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三、平安法治工作
一是聚焦重点人重点事,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密切关注重点群体,落实稳控专班包保,加强信息互通、及时分析研判、做好应对预案,同步推动一批信访积案化解。二是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开门大接访”,组织调解力量“入网格、进社区、访万家”,完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行业性专业调解机制、品牌调解工作室等平台,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的“1+1+N”矛盾调解工作模式,努力将矛盾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多维度多举措,维护安全稳定大环境。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对中小企业、园中园、厂中厂、木器加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自建房安全、燃气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检查;巩固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成果,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谋实谋细三年行动方案,扎实开展耕地恢复找回工作,做好二轮土地延保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推动农村土地流转至集体,按照高标准农田标准,逐步开展农田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持续提升耕地产能水平。二是着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开展南辛、苏子等社区沟渠清理、淤泥疏浚、杂物清除和岸坡整治,建立“街道+社区+群众”共同治理的沟渠管护新模式,积极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美丽村庄、“道路+停车场”、水系治理等项目实施。三是集中资源推动万春圩文旅起步。坚持圩田文化保护传承和周边环境提升开发并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南辛农文旅发展,用微整治、微提升、微景观实现村容村貌改变,培育南辛生态鱼、南辛大米等品牌土特产,通过休闲采摘和农时活动实现万春圩农文旅破题,逐步提升万春圩知名度和吸引力。
五、人民城市建设
一是全面遏制违建行为,持续推动违建动态清零。制定街道全年拆违计划,全面梳理摸清违建底数,加强违建防控宣传,对区域违法建设采取自拆+助拆+依法强制拆除的形式,年底前全部处置到位。二是推进“城市管理融入小区”试点工作,打造精细化管理新样板。在高速东方御府、宜居春水湾、万春新苑雅苑3个小区开展试点,加快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严格日常监督和考核,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打造金牌物业,常态化组织“业主请上座”、物业联席会、三方议事会,汇集民意、凝聚民力,共谋共商小区事务。三是做好菜市场运营提升,打造绿色新“菜篮”。启动菜市场评估和招标程序,谋划菜市场运营,配合完成与原运营单位合同解除、承接查验、实际交接、委托管理等工作。
六、为企为民服务
一是开展中小微企业大走访,做好企业秘书。加强街道、社区两级干部日常包保联络,突出问题导向,掌握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上下联动化解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升规纳统。二是积极与企业共建共联,搭建交流平台。每季度举办为企服务主题活动,拉近“政府、企业、群众”之间的距离,继续开展“党建+社企沙龙”、银企对接会、爱心企业座谈等共建活动,鼓励更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助力万春经济发展和城市更新。三是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结合东区企业、居民实际需求,做好万春湖宜邻中心公共服务入驻工作;开展殡葬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青山河陵园管理;依托12345热线、网络平台留言、民声呼应系统等,对群众诉求及时回应解决、定期分析调度、做到举一反三;发挥社会资源优势,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卫生健康、就业帮扶、文体指导、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和企业员工开辟绿色通道、开展订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