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发布】万春街道防汛抗旱、城市排涝及防台风预案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6信息来源: 万春街道阅读次数: 字体:【  

    为做好台风、暴雨、洪涝灾害的防范与处置工作, 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证防抗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万春街道实际,特编制万春街道防汛抗旱、城市排涝及防台风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防汛应急预案

(一)基本情况

万春圩属芜当江堤组成的一部分,区划调整后的万春圩地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部及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交汇处,临江防洪干堤19.4公里,东有水阳江支流青山河与当涂相望,南与十三连圩有清水河之隔,西、北段与鸠江区原万春圩相连。

全圩原总面积90.6平方公里,耕地5.89万亩,水面2.8万亩,沟渠纵横交错,分布合理。地面高程在6.3-9.0米(吴淞高程系,全文同),总趋四周高中间低。万春圩的安危直接关系到芜湖市及20多万亩农田空军机场、小杨村编组站、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鸠江开发区芜马高速、芜宣高速等重要设施以及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地理位置防汛抗旱工作十分重要。

全圩主要水系有:四大名沟组成的万春水系、永镇水系、南辛水系、青弋江、杨青河、扁担河、青山河相贯通。

万春街道总面积约48.4平方公里,辖14社区,耕地面积1.8万亩,水面约1.3万亩,常住人口4.2万,其中受洪水地面高程呈南高北低,除永镇水系、扁担河外,与其他水系相通,且不可分割。

1防洪工程现状

全街道2级堤防全长19.4km,穿堤建筑物5座即(万春一站、南辛站、杨港站、张拐站、万春二站),芜当联圩万春圩段由国债工程项目于2001年至2003年建成达标,堤顶高程15.5米,顶宽8米(其中6米为沥青路面),设计标准为抵御五四型洪水,全圩地面积高程大多在6.3-9米。

2防汛特征水位和调度办法

万春圩设防水位为清水三叉河水位10.1米时,

万春圩警戒水位为清水三叉河水位12.1米时,

万春圩保证水位为清水三叉河水位14.1米时,

指挥和调度:防洪排涝抗台灾害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统一指挥和调度,向发生重大灾害的地区派遣工作组帮助开展抗灾工作。

3防洪风险分析

暴雨:暴雨集中在6-8月份,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为本地梅雨季节,易发生暴雨,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最大日降雨量超200mm,短时强降雨导致地面积水汇入沟渠,受现有排涝能力限制及排水渠道堵塞影响,导致低洼地及排水不畅地区易产生内涝。

洪水:本地区均为过境洪水,受上游洪水影响,长江上游形成洪峰后需1-2天以上时间可到达芜湖,集中发生在5-7月份;内河青弋江、杨青河、青山河受上游山洪影响,特别是陈村水库下泄,内河水位一夜可暴涨4米以上,当遇长江高水位时,内河洪水无法下泄,形成龙虎斗之势,导致内圩受洪水威胁加重。

台风:夏季沿海地区台风对本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受台风等级及路径影响而产生灾情。

(二)防汛组织机构

成立万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教导员,办事处主任为指挥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处理本区域内防洪应急事务,组织、协调、监督成立防汛抢险队伍,落实防汛抢险器材,统一指挥全街防汛抗旱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名单见附件1

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在水利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防汛抗旱日常事务,掌握水情、雨情,了解信息,保持与相关单位联系,向防指领导反馈情况,做好参谋。

(三)应急响应措施

1级响应当清水三叉河水位10.1米(设防水位)且继续上涨

街道防汛指挥所办事机构和水管部门负责日常防汛工作,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各社区水利主任上堤办公,各社区驻防老农进行查堤。排灌站从日常管理进入防汛岗位,对涵闸确定专人看守,确定负责人,落实好抢险措施,指挥所对汛前准备工作情况进行逐一检查。及时掌握并做好辖区内内河水位、外河水情、雨情、工情等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密切注视上游及周边地区的水、雨情及天气变化,并进一步落实具体堤段、穿堤建筑物等防洪设施的防汛责任制,堤防及各类穿堤建筑物的巡查和维护,确保防洪工程安全正常运行。

2级响应当清水三叉河水位12.1米(警戒水位)且继续上涨。  

由设防水位上涨达到警戒水位时,通令全街道以防汛抗洪为中心,指挥所教导员和指挥长及办事处工作人员上堤,坚持24小时值班,负责及时处理防汛抢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各社区防汛中队指导员、中队长上堤负责防汛工作;各防汛中队按每公里8-10人组织防汛“一线”民工、巡堤老农4人(巡查的范围为堤内、外坡及背水面距堤脚300米的区域),对堤防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做好巡查记录,所有老农巡堤时要在责任段交界处各延伸50米进行查险,要严格交接班制度。

3Ⅱ级响应:当清水三叉河水位超警戒水位 1.0米(警戒水位:12.1米)且继续上涨。  

街道防汛指挥所组织各防汛工作组进行摸排、巡查分析可能出现的涝情、险情,针对薄弱环节召开防汛排涝专项工作会议,部署防汛排涝相关工作。防汛指挥所办公室根据雨情、水情在堤防险埂要段等处安排必要的防汛抢险机械、物资号料以备使用。各防汛中队按每公里15-20人上足防汛二线民工巡堤老农4(巡查的范围为堤内、外坡及背水面距堤脚300米的区域),加强对青山河、清水河堤防巡查;防汛抢险应急队队员做好突发应急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应对突发险情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4级响应当清水三叉河水位14.1米(保证水位)且继续上涨。

紧急动员全街干群以防汛抗洪为中心,各防汛中队按每公里20-30人上足防汛“一线民工老农8人(巡查的范围为堤内、外坡及背水面距堤脚500米的区域),各突击队负责在各责任段内24小时巡堤和抢险突击任务,以应付突发险情的抢险工作。后方除少数人员做好后勤外,其余劳力全部上堤,做到雨情水情就是命令,要做到水涨堤高,确保堤防安全度汛。当发生人力不可抗拒的超标准洪水时,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市防御特大洪水预案,确保堤防安全。同时根据险段除险方案,将抢险物资及时运送到位,并准备一定数量的运输车辆,随时再将所需增加的抢险器材送往出险地点。

(四)预警和人员转移

1转移时机

1清水三叉河水位达13.1米,堤防出现较大险情,且预报将超保证水位,万春街道防指所做好人员辙退转移准备工作,需先行安排老弱病残幼等人员,及贵重物品、危险有毒物资转移。

2清水三叉河水位达14.1米,当堤防出现重大险情,在全力抢险的同时,逐级请示区防指同意后,迅速组织危险区人员撤退转移至安全地区。

3根据区防指弃守命令,相机组织防守力量全部撤离。

2转移时限

水位达到规定转移条件,无重大险情时,人员和贵重物品、有毒危化品一般要求24小时内完成。如水位上涨较快,应视情缩短转移时间。如发生重大险情或溃破,迅速把所有人员就近撤离至高地、堤顶等安全地带,有序转移至安置点。

3清查

人员转移完毕后,街道、社区两级转移负责人要进行清查,确保应转全转,并实行零报告;洪水风险期间,禁止人员擅自返回。

4群众返还

当清水三叉河水位降至10.1米以下并继续回落,堤防无险情发生或险情处置稳定、且预报上游近期无强降雨时,万春街道防汛指挥所可报请区防指同意后组织群众返还。

(五)保障措施

1抢险队伍

防汛抢险力量包括突击队、应急队和防汛民工。汛前,万春街道组建了防汛抢险突击队共计17人、防汛抢险应急队共计101人,各社区根据防守堤线长度落实了112名防汛老农、489名防汛民工。(详见附件3、附件4、附件5

2抢险物资

万春街道防汛物资主要储备在万春水管总站,主要有编织袋5.5万条、桩木79立方、救生衣513件、PE塑料棚布340平方等。(详见附件6

3交通运输工具

街道防指所落实挖掘机2台、推土机2台、装载机2台和自卸车45只、抽水泵10等,用于应急抢险和人员转移救生。提前联系一定数量和吨位的社会车辆,以满足应急抢险需要。(详见附件7

二、城市排涝应急预案

(一)住宅小区及主要路面

水面标高汛期应降至低于区内道路标高1.0米以下,同时加强对其它水面水位控制。

(二)明渠

当明渠发生重大淤塞造成淤水、水土流失或崩岸影响 渠道泄洪时,防汛抢险应急队必须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抢险,街道防指专业人员予以指导。当明渠因突发性大量垃圾影响渠道泄洪并污染周边环境时,防汛抢险应急队必须立即调动抢险应急人员实施垃圾杂物的清理清运。

三、防台风应急预案

街道防指所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及时转发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信息,坚持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降雨情况。

当预报有台风或热带低压发生时,防汛负责人应立即上岗到位,根据市防指防御台风暴雨方案进一步检查各项防御措施落实情况,指挥防台风暴雨和抢险排涝工作。在台风来临之前,街道、社区要督促居民固定好花盆、空调室外机、雨篷等,防止强风吹落高空物品,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当台风中心可能经过或造成严重影响时,街道动员和组织居住在低洼地、危险区、危旧房特别是人员集中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及时转移,高空作业人员停止作业。居民不要随意外出,不要在危旧住房、工棚、临时建筑、脚手架、电线杆、树木、广告牌、铁塔等容易造成伤亡的地点避风避雨。当台风信号解除以后,要在撤离地区被宣布为安全以后才可以返回,并要遵守规定,不要涉足危险和未知的区域,在尚未得知是否安全时,不要随意使用煤气、自来水、电线线路等,并随时准备在危险发生时向有关部门呼救。

四、抗旱应急预案

抗旱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抗旱工作统一调度水资源和抗旱资金。

(一)等级划分

干旱等级划分为四级,即I级预警(特大干旱)、II级预警 (严重干旱)、III级预警(中度干旱)、IV级预警(轻度干旱)。 IIV级干旱预警颜色依次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

I级响应:由街道防指指挥长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II级响应:由街道防指常务副指挥长部署抗旱救灾工作。

III级响应:由街道防办主任主持召开抗旱工作会议,动员各相 关单位、受灾社区及广大受灾群众,积极主动的进行抗旱工作。

IV级响应:由街道防办主任主持安排抗旱工作。

(二)应急调水方案

I级响应:坚持保生活用水,后保生产用水的原则, 最大限度的引调清水河和青山河水源,科学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充分发挥沟渠、湖塘等小型蓄水设施的作用,采取中挖沟,塘中挖塘,河中挖河等措施,抓住有利时机,依法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并组织人力对饮水水源困难地区临时送水,确保各方面用水需要。

II级响应: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最大限度的引调清水河和青山河水源,充分利用沟渠、湖塘等蓄水设施的蓄水,科学合理的开釆浅层地下水用于抗旱,组织人力对饮水水源困难地区临时送水。

III级响应: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引调过境水资源力度,同时加大浅层地下水的开釆力度,做到中度干旱不成灾。

IV级响应: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所蓄水资源进行抗旱,投入抗旱机械适当引调江河水源

 

 

附件:1.万春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人员名单

2.万春街道万春圩圩口基本情况

    3.万春街道防汛抢险突击队组成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4.万春街道防汛抢险应急队组成人员基本情况一览表

5.万春街道防汛民工情况表

6.开发区水务处万春水管总站防汛、抢险物资清单

7.汛期防汛应急车辆及机械统计表

8.万春街道防洪工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