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芜湖市防汛抗旱总结

发布时间:2024-12-27 09:41信息来源: 龙山街道阅读次数:编辑:储昭阳 字体:【  

今年主汛期,我市前后发生5轮连续性强降水过程,累计降雨量528.9~614.4毫米,平均降雨量563.6毫米,较常年同期(247.7毫米)偏多128%,为1961年以来第三多。长江芜湖站7月4日出现今年最高潮位12.19m,排有资料以来历史第7位16日19时30分退至警戒水位以下,超警18天西河、永安河发生超保洪水,裕溪河全线、漳河全线、青弋江水阳江下游发生超警洪水。全市累计受灾人口20968人,受灾农作物面积3254.16公顷倒塌房屋3间,一般损坏房屋42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750.34万元。我市今年的防汛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加强领导,全面应对汛情灾情

(一)提前部署,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责任

一是提前部署防汛准备工作。4月份召开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部署汛前重点工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防汛包保责任进入主汛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19次赴县市区开发区督导防汛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防汛工作突出防汛工作重点

二是强化物资队伍准备。全市落实财政预算600多万元,补充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协议代储物资和器械资金总额4000多万元。建立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107人。加强与驻芜部队和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接,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组织在芜水利、建筑施工企业和大型工贸公司,建立400多人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

三是加强监测预警。汛前检修维护全市238个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145个市级视频监控点和水位监测设备,在线率稳定在95%以上。汛期发送水雨情预警短信140余万条,重大气象信息专报3期,天气情况快报30期,专题气象服务52期,发布山洪灾害预警9期、地质灾害预警18次。

   (二)精准研判,科学指挥调度防汛救灾

一是及时应对上游水库泄洪。今年汛期,我省皖南山区暴雨多发,针对青弋江上游的陈村水库泄洪,市防办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将泄洪通知转发至相关县市区并电话提醒相关县区分管负责同志,组织镇村干部开展沿途宣传动员,提前转移新光圩内226人,及时关闭城关防洪墙4座闸门,确保城区防洪及人员安全。

二是精准调度水利工程。针对西河洪水预警,提前研判及时调度凤凰颈新站抽排,预降西河内水2410万立方,6月29日-7月27日凤凰颈新站、神塘河泵站共11台机组满负荷运行,共计排出涝水5.3亿立方。

三是加强无为大堤防守。根据汛情严峻形势,紧急通知合肥、马鞍山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协同做好无为大堤防汛工作,召开无为大堤防汛调度会议,部署上堤巡查具体事项。

   (三)全面动员,扎实做好险情排查处置

一是各县市区、开发区,市防指成员单位紧急动员,迅速行动,进入主汛期以来,累计投入巡堤查险人员322697人次,发现并完成处置了黄山寺二站、保安站通江渠溃口、长江外护圩管涌等各类险情31处,投入抗洪抢险救援资金10488万元。

二是水务部门派出8个技术专家组32人下沉一线,指导各县市区、开发区江河湖库险情巡查处置。

三是充分发挥以船代仓、以车代仓作用。汛情严峻时期,无为市、鸠江区以船代仓68艘、以车代仓223辆,装载砂石物料7600余吨在无为大堤上24小时备勤,随时准备投入抢险。

四是建立巡堤查险奖惩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巡堤查险积极性,今年汛期共计奖励206人,奖金5.72万元。全市实现了没有发生在册圩口溃破满溢,城镇和重要基础设施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无人员伤亡的既定目标。

   (四)多措并举,建立协同联动机制

一是集中办公机制。凡是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时,市水务应急、气象三个部门到市防指集中办公,直至取消应急响应行动为止

二是联合值守机制。四级应急响应时市住建、气象、水务、自规、商务、工信、交通等市防指重要成员单位,抽调专人在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值守,根据各自职责第一时间应对汛情险情灾情

三是坐镇指挥机制市防指主要领导随时到指挥部会商研判,发布指令常务副指挥长在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时24小时坐镇指挥部,不间断组织会商,研判形势,做出部署。

四是“叫应”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今年汛期,市气象、水文、水务、住建、自规等部门分行业开展暴雨、洪水、山洪、城市内涝、地灾叫应工作,第一时间传达预警信息,累计叫应797人次。县级累计叫应2万余人次。

五是督查督导机制。汛期,市四大班子领导赴县市区开发区督导82次,市纪委会同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夜查18次,发出督查通报18期,提出问题和建议26个。

   (精心组织,全力做好人员转移安置

依据长江干流江心洲、外滩圩转移水位表,今年6月30日起,我市开始组织人员转移,共启用10个集中安置点累计转移安置8900人。为全力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一是完善救助标准。“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有病能医”等“五有”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向集中安置点群众发放每日每人30元补贴。二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34名党员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引领下,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条不紊地开展转移群众接收安置、心理安抚等工作。三是丰富文化生活。集中安置点播放红色电影、戏曲节目,组织娱乐棋牌益智活动,丰富安置群众精神生活。

、存在问题和难点

   (一)防洪排涝工程存在薄弱环节

芜当联圩当涂县境内堤防标准较低;无为大堤砂基段较长,管涌险情易发多发;长江崩岸时有发生;城南圩部分防洪墙存在渗漏隐患;万亩以上圩口多为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不高,五千至万亩圩口建设尚未完全达标,部分地区实施联圩并圩,已建工程未经超标洪水考验,防洪风险依然存在。

   ()部分片区排涝能力有

西河流域洪水出路主要依靠凤凰颈新站和神塘河站抽排,合计只有240个流量,抽排能力有限,极易形成关门淹。我市处于“三江”流域中下游位置,受上游来水量大、长江高位顶托以及集中强降雨影响,经常面临“双碰头”“三叠加”压力,洪水阻滞,极易溃圩成灾。

   (外护圩和江心洲亟待进一步治理

我市共有江心洲4个,外滩圩24个,主要分布在无为市和鸠江区,常住人口约7.5万。由于洲滩圩直接临江或四面环水,堤防标准普遍较低,砂基砂堤较多,易出现管涌、渗漏等险情,每遇大洪水,只能提前将人员转移,人口转移压力很大。同时,一旦外护圩进水,无为大堤将直接临水,防洪保安风险加大。

   (四)应急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基层特别是镇村,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科操作性不够强,响应不够及时;巡堤查险人员除险年龄偏大,力量薄弱;部分地区物资储备不够充裕。

、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理顺防汛指挥体系。将利用基层防汛抗旱应急标准建设为契机,梳理完善基层防汛指挥体系,明确基层防汛指挥机构,建成上下一致的指挥体系,确保信息传达通畅。

二是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投入。由于城镇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多,可以投入堤防巡查防守的人员较少,巡堤查险工作不仅要掌握必要的常识和经验,还要有相当的身体条件,建议加大巡堤查险、日常巡查等智能装备的投入,最大限度降低巡堤查险工作的强度。

推进长江江心洲外护圩分类治理,加快实施连圩并圩,优化调整防洪区域布局,同时启动行蓄洪区建设调研工作,按照防御特大洪水的要求,探讨以流域为单元,选择部分万亩以下圩口作为行蓄洪区的可行性,复盘总结今年大洪水转移安置工作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人员转移清单、网格责任人等,确保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四是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成果,加强人员和队伍培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