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鸠江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区人大常委会: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2021年以来,区政府承办区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共80件,其中议案1件,建议79件(重点办理的建议4件,一般建议75件),涉及承办单位41个,主办单位20个,所有议案、建议已于11月上旬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其中已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70件,占比87.5%;因目前条件限制或其他原因需要以后解决和留作参考的10件,占比12.5%。承办单位向代表们作了实事求是地答复和解释,得到了代表们的理解,代表们对议案、建议办理结果表示基本满意。
一、议案办理情况
《关于推进优质教育和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议案》(区教育局主办),办理情况如下:
自2014年以来,区先后成立了育仁教育集团(学前教育)、凤鸣教育集团(小学)、尚文教育集团(初中)、翰文教育集团(九年一贯制学校)。几年的发展,集团各校先后有4人获得“芜湖市名校(园)长”称号,已培养市级骨干教师76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培育“鸠江名校”12所。
根据芜湖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改稿)》要求,为推动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了《鸠江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鸠江区集团化办学规划表(2020--2023)》、《鸠江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和《鸠江区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奖代补资金实施办法》,按学年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调研、考核的方式,对教育集团办学情况、实施过程及办学效果开展评估。目前,教育集团化办学正有序推进,在区域内、跨区域方面取得深层次突破。
(一)区域内集团化办学
2021年新增汤沟、二坝、白茆、沈巷小学、新世纪5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和锦苑、石城湖2个幼儿教育集团,重组了翰文教育集团和凤鸣教育集团,涉及学校36所。10月14日,区教育局举行集团化办学集中授牌仪式。新组建的教育集团按照《鸠江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总体设计集团发展规划和年度规划,根据核心校和成员校校情及特色,厘清工作思路,落实“五个好”工作要求,高质量发展集团化办学水平,打造宜居宜学的城市环境,让人民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二)跨区域集团化办学
为做好城东区域鸠兹小学、皖江小学和大阳垾小学集团化合作办学工作。4月份,区教育局为每校选派3人小组做好新校筹备工作。7月份,区政府分别和安师大附外教育集团、芜湖一中教育集团、安师大小教集团签署集团化合作办学协议,并新招聘教师24名。9月份,三所学校正式开学,招收新生559名。区教育局制定《城东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集团化办学实行教育集团统一管理下的校长总负责制,成立教育集团理事会,集团委派执行校长、副校长;中层管理人员由集团任命,报区教育局备案。教育集团内实现党建、内部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一体化。目前,三所新校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教育集团成员校际间实行一体化管理,实行“理念共享、制度共建、实践对接”合作思想,在办学理念、师资调配、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等方面,高度统一,全面融合,发挥教育集团管理经验和品牌优势,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为鸠江教育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承办部门已与邹文军代表沟通联系,代表对办理情况表示满意。
二、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区政府接受区人大交办的重点办理的建议共4件,办理情况如下:
(一)关于解决辖区内居民子女入园入学难的建议(区教育局主办)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我区制定了《鸠江区公办幼儿园建设规划(2018-2020年)》,重点加快公办园的建设。近三年来,区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其中江北片区新开办6所公办幼儿园),累计增加公办园学位4140个。
为解决江北村镇公办园资源紧缺问题,区将增加江北村镇的公办园布点,同时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激励和扶持,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拟于2022年9月,将沈巷镇珑玺台小区配套园办成公办园,五显中心幼儿园迁移新址,增加公办学位450个,缓解沈巷镇辖区内居民子女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来人口增加,“二孩”政策放开,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大,目前,沈巷镇适龄儿童增长较快。目前,沈巷中心小学、沈巷二小现有学生已接近饱和,部分年级已接近大班额。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保障沈巷镇居民子女入学。一是有序引导分流。在2021年1月、4月,区教育局连续发布《鸠江区2021年秋季义务教育学校招生预警信息公告》,其中沈巷中心或二小列为红色预警学校,科学引导家长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做好准备。二是合理统筹安排。2021年8月,沈巷中心小学组织网上报名和审核,沈巷镇镇区居民子女中“两个一致”“有房无户”“有户无房”的,依据学区划分范围,结合学校班级开设,将适龄儿童就近安排在沈巷中心小学274人、沈巷二小196人;沈巷镇工业园高层次人才子女,企业向沈巷镇政府申请,经区政府审批后转区教育局办理,在学位允许情况下安排在沈巷二小1人;外来随迁子女根据家长提交的居住信息,安排在镇区附近的学校10人。2021年9月,统筹安排外来务工随迁子女210名新生在鸠江区上学。招生中,区教育局认真做好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的服务工作,推进教育公平,给予特殊群体充分的人文关怀,做到有“温度”招生。
(二)关于加大停产企业、闲置土地盘活工作的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鸠江分局主办)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愈发紧张,一方面是发展空间趋于饱和,另一方面大量的低效工业用地存在,形成结构性不平衡。盘活低效工业和闲置土地已势在必行。
为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区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领导小组,以各镇街和开发区管委会作为载体单位,核查统计辖区内各企业工业用地开发利用现状,包括位置、面积、涉及的债权债务、已建工程量、证照办理、税费欠缴、投资协议履行、投入产出水平、土地权属等数据,建立台账。通过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和鸠江区企业工业用地现状的分析,把相关低效用地分门别类,实行“一企一策”、“一企一组”,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制定了《鸠江区促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的若干政策》,鼓励土地权利人自主改造开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进入,促进工业用地更新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开发区建设用地产业承载能力;对于低效用地企业不进行自主开发且不进行收购重组的,依法处置。2020年,区政府通过收回、转让、租赁等多种方式盘活低效用地407.6亩。2021年2月21日,鸠江经济开发区组织一季度低效用地集中开工活动,涉及企业12家,总投资31.9亿元,开工总面积300.26亩。截至目前,全区已盘活低效用地30宗,面积1460亩,其中:通过企业扩大投资盘活低效用地11宗,面积135亩;通过转让方式盘活低效用地5宗,面积252亩;通过租赁方式盘活低效用地4宗,面积105亩;通过收回重新挂牌方式盘活低效用地5宗,面积468亩;通过司法拍卖方式盘活低效用地2宗,面积68亩;沈巷镇3宗陶瓷厂已完成收回,已确定招商主体后即可办理转让手续,面积396亩。
下一步,区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停产企业、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通过多种方式促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利用,坚持以“亩均论英雄”,切实提升土地利用效能。
(三)关于加快推进鸠江区居家养老发展的建议(区民政局主办)
一是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区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芜湖援通智能化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辖区呼叫信息平台。坚持24小时全年无休为老年人提供守候式服务,所有老年人都可以拨打96365热线,免费得到家政服务、陪医看病、医疗保健、家电维修等“订单式”服务;为辖区所有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券的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积极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助行、助乐、助安、助法“九助”服务。截至2021年10月,鸠江区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服务对象共9960人,政府保障对象3812人,其中江南830人,江北2982人。接收到各类求救、求助和咨询服务呼叫214575人次 ,帮助老年人及家庭解决了实际困难。
目前,市民政局也拟建设芜湖市智慧养老服务综合平台,建立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养老“管理+服务”系统,构建街道(乡镇)、社区、小区、家庭全面覆盖、纵横协同、便捷高效的“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二是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型居家养老服务。我区各医疗机构对辖区内的高龄、独居、空巢、残疾等特殊老年人开展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明确帮扶措施,建立关爱服务台账。依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辖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年为六十五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一次健康体检。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特殊居家老年人制定健康计划,对社区高龄、失能、半失能的特殊老年人实施有效的干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
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为了加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芜湖市鸠江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方案(2020年版)>的通知》,明确了我区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目标、实施主体、培训方式和补贴标准。区民政局及各养老服务机构也定期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不断壮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全面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
四是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对象覆盖面,提高服务补贴标准。全面落实低收入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区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分散供养城镇特困老人,70岁以上低收入失独、失能、空巢老人,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等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将农村经济困难老人由原来不低于30元/人/月的标准,统一提高至100元/人/月的标准发放服务补贴,其中80岁以上老人发放300元/人/月,目前全区共有3648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
(四)关于提升宜居环境,要求建造补水泵站的建议(区住建局主办)
自2016年开始,区住建局在清水街道和社区协助下,按照区域治理原则,对清水境内桃花沟、转河沟、元号沟、罗杨沟、九条西沟、二横港,以及与水系相关联等众多水系进行了治理,治理后水系水质和周边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大大改善沿岸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为巩固治理成果,保持良性循环,经与市直部门对接,拟计划在清水老粮站周边建设补水泵站,构建清水区域内水循环系统,并将该补水泵站纳入了市补水专项规划中,根据区政府工作安排,区住建局前期已委托安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开展前期工作,编制了《鸠江区城东片区(扁担河以东)生态补水方案》,并组织了多次相关论证汇报,后因多种原因,安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动提出放弃进一步设计等工作。为继续推动该项目工作,区住建局委托芜湖市绿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该补水泵站进行后续设计、施工工作,并与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合作。目前,安徽水安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调研摸排,初步拟定了设计方案文本,但该补水方案需要在青弋江取水,并需破青弋江大堤埋设管道,下一步将积极对接市相关部门,早日获得批复,尽快开工实施。
三、一般建议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区政府办理一般建议共75件,均完成办理答复,代表们对答复意见均表示满意。所办复的一般建议中,所提问题已解决或已基本解决的70件,因体制机制、行政区划、办理权限等原因年内暂无法完成办理的10件,主办单位均已向代表们作了沟通解释,并取得各位代表的理解和谅解。
各位常委,今年我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在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和区人大代表的监督、关心和支持下,进展总体比较顺利,取得了各位代表的理解,但在办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个别承办单位对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不够重视,对办理答复意见把关不够到位;少数承办单位工作主动性不够强、答复内容针对性不够强;部分经办人员业务不熟练等,导致建议办理的质量不够高,办理过程中缺少与代表的深入沟通和定期报告,与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区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不断加大办理工作力度,改进办理方式方法,切实增强工作实效,不断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加大重视力度,提高承办单位办理能力、办理水平和办理效果;二是强化统筹调度,建立上下畅通、部门联动、定期沟通、及时跟踪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大议案、建议的督察督办力度,严格把好议案、建议办理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关口,把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作为改进政府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持续提升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区委八次党代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打造“八百里皖江第一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