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召开“聚焦未来产业,建设安徽省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0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主持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副局长 吴楠 发布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汤新亮
吴楠: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抢抓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芜湖经开区超前布局、积极谋划,聚焦氢能产业领域,于今年10月成功获批安徽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汤新亮就芜湖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情况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汤主任发布内容。
汤新亮: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在此,我谨代表经开区管委会,向参加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芜湖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情况。
一、氢能未来先导区基本情况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中对我省的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我省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目前已陆续发布了《安徽省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方案(试行)》《安徽省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进行了一系列科学部署,发布了全国首个专项法规,确定了我省“7+N”未来产业重大领域方向,并首批筹建氢能等10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芜湖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氢能产业布局较早,产业基础良好,初步形成涵盖氢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制造的产业体系雏形。目前已聚集中鼎恒盛、宝瀛、中石化、安徽锐格、嘉清等一批重点企业,拥有奇瑞、瑞氢、绿氢、杰锋动力等国内领先的整车制造、氢能核心零部件企业,全产业链企业方阵初步建立。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的正式获批,彰显出我省对芜湖氢能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和关心支持。
经开区围绕打造安徽省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积极部署“东产业、北应用”的空间发展格局。其中,“东产业”以中鼎恒盛、安徽锐格为核心建设氢能高端装备产业园,布局以氢能隔膜压缩机、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加氢设备、检测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及双极板、膜电极等关键核心零部件、燃料电池检测等氢能核心产业。“北应用”主要围绕凤鸣未来科学城区域展开,建设北区氢能汽车产业创新引领区,重点推进创新研发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等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高地,支持中石化等能源龙头企业加快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锐格、攀业等重点企业大力创新场景应用,打造氢能场景应用集聚区。
二、目标定位和愿景
聚焦氢能产业,重点以低碳能源为核心领域,围绕可再生能源、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及应用,重点突破氢能制备、加注、燃料电池及关键部件等核心技术,聚焦产业链创新加快丰富场景应用,致力打造全国氢能产业示范基地,争创全国氢能装备先进制造基地、长三角氢能技术创新转化标杆地和安徽省氢能产业场景应用先行地。
全国氢能装备先进制造基地。以氢能领域关键装备为重点,在制氢装备、储氢技术、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系统集成等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形成长三角区域影响较大的产业集群,综合提升研发生产、绿色智造与整零协作等核心竞争力,招引培育50家规模以上氢能相关企业,到2030年实现产值500亿元,努力向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氢能产业先进制造基地迈进。
长三角氢能技术创新转化标杆地。依托氢能材料及装备产业综合创新中心、中氢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奇瑞汽车氢燃料商用车产业创新中心与试验工程技术中心、奇瑞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测试仿真实验室、国家级氢能压缩机测试中心等载体建设,到2030年突破18项氢能关键技术、制定19个省级以上标准规范、建立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16个,奋力打造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标杆。
安徽省氢能产业场景应用先行地。通过场景应用创新探索与试点示范,协同制造商、运营商、生产性服务机构等主体与政府共建,推动创新型、多元化、可复制的场景应用。到2030年,推出15个示范效应好、带动性强、市场影响大的应用场景标杆和商用解决方案,实现燃料电池车小批量推广,在公交车、物流车、环保清洁车、旅游观光车等专用车领域推广氢燃料专用车示范,打造1个省级未来场景试验区。
三、当前建设进展
2024年,经开区全面开启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建设,目前正加快推进《芜湖经开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芜湖经开区氢能应用场景布局规划(2024-2030年》两个重要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实施一批有力举措,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
产业发展方面。中鼎恒盛氢能隔膜压缩机研发生产项目建成并投产,大连锐格总部搬迁及氢能检测装备研发制造项目开工并启动氢能装备研发及制造基地项目。宝瀛高纯氢气制备项目、上海攀业氢能空冷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制造基地项目签约,另有新氢动力科技氢燃料电池观光车项目、氢燃料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等1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洽谈合作。
技术创新方面。已建成6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参与制定9个省级以上标准规范,在氢燃料电池、燃氢发动机、固态储氢储运装备及金属材料等方面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中鼎恒盛自主研发的隔膜压缩机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隔膜压缩机自动轻载启停、氢气压缩机领域的空白,加氢站专用隔膜压缩机系统全国市场占有率70%;安徽锐格300KW燃料电池发动机和电堆测评系统为国内首创,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埃科泰克2.0T燃氢发动机落地,奇瑞完成“油”“电”“氢”领域产品的全面布局,奇瑞新能源氢燃料电池系统获批安徽省第三批重大专项,技术全国领先。
场景应用方面。依托奇瑞集团,已开发4款氢燃料车辆,其中氢燃料大巴实现量产,已在芜湖市内投用30辆氢燃料公交车,推广使用3辆氢能源洒水车、5辆叉车,正在氢燃料重卡、渣土车、环卫车、冷藏车等商用车领域积极引导布局;依托安徽锐格、华强方特文化集团正在开展氢能+文旅观光车项目,示范推广氢能观光车。下一步,将依托芜湖港现有基础,发展港口物流、仓储配送、能源供应等业务,打造长江流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基地,丰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并依托航瑞航空、劲旋风航空、钻石飞机等航空制造企业积极推进航空领域氢能应用。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石化安徽公司、中石化(安徽)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已在芜湖市建设运营加氢站。首座加氢站——马饮桥综合能源智慧服务站已于2022年开通运行;湾里加氢站、三山加氢站已试运行,预计到2025年芜湖市将建成11座加氢站,实现市区基本覆盖。下一步,经开区将在北区、东区和沈巷片区专项规划6处加氢站,全市到2035年预计建设加氢站22座,实现市区全覆盖。未来计划在进一步推广加氢站建设的基础上,利用临江水运优势积极对接上下游临江城市,逐步推进芜湖氢产业的长江经济带辐射联动。
配套政策搭建方面。为保障氢能先导区的加快建设,经开区已成立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筹建和氢能产业发展两个工作专班,协同推动规划实施、项目推进、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构建“专家咨询论证、委员会集体决策、实施效果评估”机制,为氢能产业发展方向与重大技术问题提供咨询。计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连续支持3年对先导区建设予以支持,在项目引进、示范应用、人才培育、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配套政策,以政策为引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对经开区产业发展的关心支持。今天的“聚焦未来产业,建设安徽省氢能产业先导区”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吴楠:
感谢汤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下媒体名称。
媒体1(芜湖日报):
芜湖省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的定位是打造成为全国氢能装备先进制造基地、长三角氢能技术创新转化标杆地、安徽省氢能产业场景应用先行地,为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经开区将重点推进哪些方面工作呢?
汤新亮: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发挥首批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平台优势,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加快氢能产业集聚,依托万春氢能装备产业园、化工园区生产基地和汽车电子产业园,加快形成企业集聚优势,打造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型氢能产业集聚区。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先导区建设的核心地位,坚定不移走“产业+科创”路子,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共建平台产业赋能作用,加快燃料电池、氢能关键技术产业化创新,支持开发氢能产业新产品、新场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打造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三是加速打造场景应用。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急需急建”原则,稳步推进加氢站、氢能储运中心等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广氢燃料电池在氢能公交、重卡、物流车等交通领域商业应用,有序开展氢气储能等能源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氢在健康医疗和康养领域的应用潜力,持续推进创新型、多元化、可复制的场景应用在经开区先行先试,打造具有地域品牌特色的氢能产业场景融合新模式。
媒体2(大江资讯):
氢能领域的场景应用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关键所在,那么经开区今后对于推广氢能应用的措施有哪些?
汤新亮:
目前我们正在委托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芜湖经开区氢能应用场景布局规划》,预计2025年上半年出台,我们初步的思路是:
近期,通过打造试点园区进行模式探索和示范,成熟后形成覆盖全市的制、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网络。一是启动氢气规模化制取、提纯,开展在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甲醇重整制氢、工业副产制氢等方面的制氢示范。二是结合芜湖市加油站规划,采用油氢/油气氢合建的方式在经开区三个片区布局建设4个合建站,同时再建设2处独立加氢站,在物流车、公交车大型停车场附近布局移动式加氢站。三是启动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试点示范,规划若干条氢燃料电池车辆示范路段,推广氢燃料中巴车作为政府用车的示范应用;在城区内物流密集区域,推广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应用,打造垃圾清运、洒水车等氢燃料市政车辆的示范城市;鼓励在芜湖市内外知名旅游景点内开展绿色氢燃料旅游用车、观光游览车、游览船等示范标杆项目;打造氢燃料重卡的示范线,加快重载汽车“柴转氢”试点。
远期,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范围,按照均衡分布原则,结合加氢车出行能力,再次规划15-20个加氢站点对经开区进行覆盖。推进氢能社区示范工程,在学校、商场及居民小区等区域发展燃料电池基站备电、热电联供、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应急救灾等;鼓励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在消费电子、无人机、工业场景、家用电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与铁塔公司、电网公司等运营商在备用电源、特别是通信设备备用电源环节开展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示范项目。
吴楠:
受时间限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问题也欢迎会后与我们交流沟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