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召开加快“三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11-27 16:19信息来源: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阅读次数: 字体:【  

发布时间:20241127日             发布地点:市政府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主持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  葛丛   发布人: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丁敏生



葛丛:

各位领导、各位新闻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芜湖市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2024年,经开区以“三湖”区域综合治理为切入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治理、高强度推进,加快银湖、凤鸣湖、蜻蜓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助力芜湖市高标准建设省域副中心。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经开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丁敏生就2024年芜湖经开区三湖区域规划建设推进情况作新闻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首先请丁主任发布内容。


丁敏生: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在此,我谨代表经开区管委会,向参加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下面,我向大家介绍2024年芜湖经开区“三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情况。

一、 “三湖”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十四五以来,芜湖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513亿元提升到2023737.7亿元,预计2024年突破900亿,规上工业产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产业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电、新材料3大主导产业,新型显示、光伏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3大战新产业。然而社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短板,主要表现为产城融合发展不足、服务业层级不强、职住不平衡、交通不便利、环境品质不高等,城市规划建设治理也亟需提升。

三湖片区规划面积17.17平方千米,涵盖了“银湖、凤鸣湖、蜻蜓湖”流域,现状富有3.2平方千米的辽阔水面与长43.17 千米的湖泊岸线,形成三湖八渠水系格局,河汊纵横,洲岛密布,是一块浑然天成的栖居宝地。

为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宏伟改革蓝图在新时代芜湖发展中努力绘就,推动芜湖经开区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提出高起点高标准实施三湖(凤鸣湖、蜻蜓湖、银湖)综合治理和成片更新改造。

二、 规划目标和愿景

依托现有生态资源禀赋,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构建全链条产学研用,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三生”空间结构,努力描绘一幅“三生共融”的生动诗意画卷,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城区。通过集约利用生产空间、优化完善生活空间、高效治理生态空间,构筑“三生共融”的新空间格局,将三湖片区营造为“蓝绿交融的生态湖、精英荟萃的科创湾、激情四溢的欢乐岛、宜居智慧的未来城”。

建设蓝绿交融的生态湖。“三湖”将以“控源为先、内源治理、活水循环、生态修复、景观提升、智慧管控”为理念实施六大工程,筑牢生态屏障,让水清、湖绿、景美,致力于打造一个山水相宜,湖城相依、水岸相衬、环湖贯通、一步一景的绿色生态湖湾。

建设精英荟萃的科创湾。“三湖”将以生态湖湾为本底,智慧创新为动力,前沿科技为基因,打造产业科创圈带重要节点、数字经济发展核心承载地、城市高端服务功能区,构筑芜湖未来的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

建设激情四溢的欢乐岛。“三湖”将以文旅为媒,重点打造集中彰显城市特色的复合型公园综合体。在一片激情四溢的山水之间,复合岸边清水乐园、水上多样玩法、岛屿中小众体验等各种游憩功能,让城市居民徜徉于美景之中,在这里体验无穷活力、无尽欢乐和无限美好。同时还将举办一批以文旅、生活、科创为主题的精彩赛事和活动,如星光音乐节、龙山车友会、全球汽车创意工业设计大赛等,吸引更多年轻人展现才华、迸发活力、挥扬青春。

建设宜居智慧的未来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三湖”将切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集未来社区、智慧园区、绿色出行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功能区,实现便利化、信息化、共享化、低碳化,打造具有归属感、舒适感和科技感的未来城。

三、 当前建设进展

2024年,经开区全力推进“三湖”区域建设,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将生态治理、产业转型和城市更新类项目相融合,促进投资经营项目反哺生态公益项目,实现可持续更新,打造产城融合新典范。

在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方面。启动长江天门山段凤鸣湖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银湖公园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公园东侧建设项目已于2023年底竣工,公园西侧预计2024年年底开工建设。启动褐南泵站和犁头尖泵站改造项目,构建的活水循环系统将大大增加水动力,到2025年,“三湖”主湖水质基本达到四类标准。为进一步提升“三湖”的整体环境,实现“空、地、水”三位一体的景观效果,持续推进高压杆线迁改,经开区规划对环湖31路高压线进行迁改,线路总长度约56.6公里,预计今年底至少完成8条线路迁改;同时,新建一座220KV景观式户内变电站。

在产业引领方面。广泛布局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面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奇瑞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凤鸣研创中心),总投资约20亿元,13栋建筑主体已全部封顶,计划202412月竣工;研创中心二期项目已完成方案设计,计划2024年底开工,2026年底投入使用;研创中心三期(蜻蜓湖科技园)项目,拟对老和天医院地块进行改造,计划2024年底开工,2025年底投入使用。

在区域交通提升方面。为进一步提升路网通行效率,结合“三湖”区域交通现状,采取新建贯通、改造提升等形式,全面启动环湖路网建设项目,拟建、在建道路9条,总长约35.35公里。龙山路(桥)总长约1.3公里,总投资约4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3%,计划202510月竣工通车;千岛湖路总长约1.5公里,总投资约1.35亿元,计划20256月竣工通车;环湖西路总长约2.3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已开工建设,计划202510月完工;环湖东路打通和嵩山路、长春路拓宽改造,均预计能在2025年内完成。

在配套功能完善方面。加快城市配套设施供给,更大范围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工人文化宫及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市规土委会审议,计划2024年底开工建设,2026年“五一”前投入使用。此外,为更大力度精准满足科技人才工作生活需求,拟在“三湖”区域分布式建设一批精品特色项目。凤鸣希尔顿酒店定位为四星商务酒店,目前已完成设计正在进行样板间施工;芜湖莎码湾凤鸣公寓计划20255月正式开业;庭院式酒店项目位于“三湖”精品度假岛,对标悦榕庄酒店,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项目招商;凤鸣商业街区项目也正在进行商业策划工作。 

为保障“三湖”美好蓝图的顺利实现,我们将强化规划引领,全面指导城市开发和建设。建立全流程、多渠道的公众参与和社会协同机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落地性。同时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土地征收、精准开展招商引资、营造优良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为项目落地提供全方位保障,高标准建设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样板”。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对经开区人民城市建设的关心支持。今天的加快“三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布完毕,谢谢大家!

 

葛丛:

感谢丁主任的介绍,接下来是媒体提问环节,记者朋友提问前通报下媒体名称。

 

媒体1(生活频道):

丁主任,您好,我是生活频道的记者。经开区“三湖”周边区域的定位是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那么经开区今后将如何通过规划建设,建设高品质城区?

丁敏生:

在城市建设中,芜湖提出,让“处处围绕人、时时为了人、真正服务人”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底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人民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经开区党工委以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努力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开放创新、智慧生态、宜业宜居的现代化高品质综合新城。

一是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构建未来社区。利用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社区的智能化水平;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采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实现近零碳社区;提供更加人性化和具有亲水特色的居住空间,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配置便利的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二是构建以智慧赋能的国际化功能集聚区。搭建智慧停车、无人售卖、无人环卫等智慧应用场景,打造国际化智慧社区。引入上海世外集团国际教育,布局建设市工人文化宫,实现数字文体教育落地。推动医院数字化升级,打造智慧医疗。让数字和科技赋能美好生活。

三是打造以未来交通驱动的绿色出行先行区。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公交车、末端无人配送的运行与测试。搭建“水陆空”多维立体未来交通应用场景,包括无人观光游船、无人出租车及无人巴士、无人机观光等。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完善慢行网络、休憩驿站等设施建设,提供步行、骑行或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出行便利,不断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媒体2(大江资讯):

丁主任,您好,我是大江资讯的记者。经开区“三湖”区域水域面积5000余亩,水环境提升是片区发展的基础和重点。那么经开区今后改善水质,提升水环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丁敏生: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410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经开区“三湖”区域的工作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实施控源截污工程,通过沿湖排口溯源排查、源头地块和市政道路混错接改造、沿湖散排口截污纳管、海绵城市建设及初期雨水截流调蓄等措施,削减入湖污染负荷。

二是实施内源治理工程,探索水质、水动力、水生态协同治理模式,开展污染底泥清淤和脱水处,消除水动力阻隔,改善水动力条件;

三是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优化湖泊形态,长江补水,实现湖泊的补水及换水。

四是实施水生态修复工程,缓冲净化入湖污染、构建清水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修复水生生境,促进水生生物自然恢复。

五是实施景观提升工程,结合自然本底绘制“三洲、六湾、九岛、十八园、三十六座桥”的诗意画境。

六是实施智慧水务工程,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三湖水系统的全面监控和智能管理。

 

葛丛:

受时间限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记者朋友们如果还有问题也欢迎会后与我们交流沟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