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城管局(文明办)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2023年,在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经开区城管局坚持党建引领,围绕“最干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以“稳中求进、创新发展”为主线,履职尽责,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经开区环境品质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从“深”发力,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改进工作方法,优化队伍结构。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加强政治建设,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自觉行动。建立周例会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和计划安排,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持续加强网格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全年共开展路面考核48次,考核整改问题500余处,轮岗交流近30人次,轮岗率达30%,通报处理5人。
2.聚焦常态培训,淬炼过硬履职本领。狠抓常态化培训,采取以案释法、执法技巧交流等方式,讲解关于执法文书制作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专业知识培训,全年组织8批次超过150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有效提升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
3.精简审批环节,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精简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规范审批事项,共办理行政许可审批347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二)从“新”出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拓展
1.好人文化浸润经开土壤。2023年,文明办与城管局合署办公,优势互补聚合力。在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城管局(文明办)积极选树典型,推报“芜湖好人”、“最美志愿者”,2023年获评“芜湖好人”2人、最美志愿者1人、最美志愿服务组织1个;每季度开展“经开好人”评选活动,目前已评选出15名。先后打造“芜湖好人”示范岗,好人工作室(位于中车浦镇阿尔斯通),好人大道(梦溪路-欧阳湖路)等特色宣传阵地。通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经开热土奏响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时代旋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文明实践引领时代新风。城管局(文明办)不断找准合署优势、抓住关键持续发力、创新运用各类载体、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023年经开区获评市级4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个,获评市级4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个(祥瑞社区、翡翠湾社区、凤凰城社区和春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我们的节日”、志愿服务等活动从日常入手、细节突破,广接地气,深受群众欢迎。合署办公以来,开展“爱满金秋 重阳敬老”重阳节主题活动,为99位老人拍摄敬老照、“以学促干,办好经开暖心事”为冬日里的户外劳动者送“暖心茶”、“暖心栗”,10个志愿服务大队(队、项目)进行了年度志愿服务交流展示活动,并在星悦广场开展大型志愿服务集市活动,招募100位志愿者在24个重点路口路段进行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全年共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130余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参与志愿者3500余人,惠及居民群众4万人次。通过系列活动不断增强辖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文明创建助力城市发展。城管局(文明办)抓住治理末梢,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为经开区城市文明程度和群众生活质量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一是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细化考核方案,开展实地检查并下发各级问题抄告单共41期,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32处,定期对问题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二是开展文明校园创建。联合社会事业局组成专班到各中小学开展督查指导,4月全市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全省文明校园现场交流会首站在天门小学进行实地观摩学习。三是积极推动文明单位、文明街道、文明社区创建。制定文明单位工作要点,摸排一批重点企业作为非公类文明单位重点培育对象;组织召开文明单位创建培训会议,指导机关、企业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全年向市文明办推报12个文明单位标兵、18个文明单位、1个文明街道、6个文明社区。
(三)从“亮”着手,城市管理不断优化
1.精益求精,“干净城市”稳步推进。采用“网格化小组”、“日调度”、“马路办公”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全年11次全市最干净城市测评中经开区平均成绩较好。以数据赋能城市管理,新建90余处监控探头,实现经开区城市重点区域“云上”管理。建成“智慧环卫”指挥平台,通过环卫云平台实现车辆作业全过程实时监管及全流程数据分析,环卫保洁提质增效。深入调查研究流动摊贩问题,分析易发点位成因,完成珠江路、长山路、龙山路、裕安路、祠山路等7处便民服务点吸纳摊贩250余人;同步设置夏季西瓜销售便民服务点44处,卤菜便民服务点115处,统一发放 “暖心经开”指示牌,提升区域整体环境。完成群众监督整治“老不改”问题18处,接收“随手拍”有效线索2057件,结案率99.9%;完成各级各类交办环境卫生问题10批次,共计整改问题200余件。全面清理主次道路、在建工地、小区周边、闲置地块、城市公园积存垃圾200余处,约300吨。
2.精准施策,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一是通成立专班,由委领导亲自督办调研示范片区创建工作,由月调度改为周调度,全年召开领导小组联席会6次,专项推进会议28次,组织月度检查22次,对垃圾混投、设施破损、未撤桶并点等问题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2次,整改问题1052处。二是稳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建设,逐步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覆盖范围,不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目前万春街道已完成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其中7个居民小区已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创建并达到市级分类标准;龙山街道已建设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点250余个,投入使用250余个,同步建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暂存点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附属设施共计230个,按计划推进撤桶并点。三是宣传引导,推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举办经开区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绘画比赛,1200余人参与线上观看;2023年以来,垃圾分类宣教基地开展宣教活动97场次,现场累计接待参观人数约300余人;配备专职督导员,开展岗前培训,严格执行一亭一岗,引导垃圾分类。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建立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全区居民小区厨余垃圾和农贸市场厨余垃圾每日集中运输至海创环保处置,经开区大件垃圾处置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行。五是对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分级评定开展集中自评验收,共有31个居民小区通过初评并向市局申报备案。
(四)从“实”破题,物业管理不断突破
1.完善机制,物业管理纵深推进。通过创新领导包保责任、畅通投诉反映渠道,“日调度+周例会+定期约谈+驻点办公”、编发《经开区小区物业整治领导小组督察通报》和专报等机制,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共计编发通报150余期,交办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2.攻坚克难,深入开展住宅小区四个专项执法行动。充分发挥物业管理职责在经开区城管局的优势,一是开展毁绿损绿执法检查16次,检查小区32个,发现毁绿损绿53处,面积约1594平米,已督促整改完成53处,整改面积1594平米;二是展文明养犬执法检查454次,检查小区334次,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988次,清查占用公共空间养犬317处;三是开展乱搭乱建专项执法行动,共摸排乱搭乱建51处,面积824平米,已拆除乱搭乱建47处,拆除面积806平米,逐个小区制定“一区一策”,分类处置;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检查小区316个次。
3.问题导向,群众诉求妥善处置。一是每月编发《城市管理类群众诉求情况分析》,对受理的“12345”、城市管理类群众诉求进行统计、梳理,同时结合《城管在路上专刊》对随手拍问题进行梳理,对出现的典型问题和反复问题进行通报,推动精准、高效治理。二是严格落实诉求接单、办理、回访、办结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机制,能第一时间办结的实行办结前回访,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分析问题原因,重新整改;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疑难、复杂诉求,制定处理方案,同步做好群众的解释沟通工作。三是建立群众诉求分析预判机制,精准施策,错时执法,强化“两薄”时段市容环境管控;拓展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在问题集中、问题易发区域公布监督咨询电话、投诉二维码,第一时间响应处置群众反映的问题。四是安排专人每日关注“12345”市长热线,省长信箱等涉及我区的物业管理类问题,变被动交办为主动发现,及时回应、解决市民关切。
(五)从“细”谋划,基础工作不断夯实
1.开展非机动车乱停放专项治理。在重点区域张贴宣传告知单、在各大商圈显眼位置树立规范停车告示牌,对商家和非机动车乱停放车主进行宣传教育。督促沿街门店严格落实“门前三包”,引导顾客有序停放车辆,维护店前环境秩序。新增、修复非机动车停车区域7376.9米。
2.开展渣土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全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辖区范围内27个易偷倒点进行白天日常巡查与夜间不定期夜查,对工程渣土运输全过程跟踪督导,实施全天候、全路线巡查。重点督促企业每日对渣土运输车辆进行全面检查冲洗,检查作业时间、运输路线,以及落实“六个百分百”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全年查处无证运输、运输散装货物未覆盖、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违规行为15起。
3.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规范户外广告审批流程,做到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文书统一,提高审批管理、监管执法的质量和效率。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您留言我来办”等专项行动,制定《2023年经开区城管局户外广告设施整治计划》,消除户外广告设施安全隐患。全年共拆除各类存在安全隐患等违规广告82块。
4.开展违法建设治理。严格按照“减存量,零新增”总体目标,一方面,深入开展各项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截至目前,共拆除违法建设212处,面积共计12629平方米。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违法建设管控力度,实现辖区违建“零新增”的目标。
(六)从“严”管控,安全生产不断强化
1.紧盯重点,严守安全底线。广告店招方面,把好审批关,促进审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环卫方面,与物业公司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小组督促各物业公司落实安全会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制度,夯实安全根基;渣土管理方面,主动上门宣传,向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渣土运输单位宣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严格规范管理;违法建设方面,按照“减存量,零新增”总体目标,召开专题部署会,高效协同;共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7次,开展专项检查7次,组织安全生产大演练2次,组织观看安全警示片3场,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9个。
2.主动加压,深化环保整治。一是认真梳理各级类环保督察交办问题,并开展“回头看”,确保改彻底、不反弹。共计核查交办件34件,整改到位34件。其中,针对珠江路垃圾中转站异味问题,通过安装快速卷帘门的模式对中转站进行了封闭,同时规范使用除臭喷淋设施,加强日常维护,确保整改成效,目前该问题已通过区级验收。二是完成城管领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排查行动和环境保护督查预督查工作。共计接收“大起底”“回头看”交办问题8件,接收预督查交办问题3件,自查发现问题9件,均已完成整改。接受市级复核2021年中央环保督察信访件2件(伟星银湖时代楼顶风机问题、凤凰城南岛小河污染问题),均通过复核。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勤政廉洁,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
一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绩效考核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等,以制度管人育人,坚决克服软弱涣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拖拉扯皮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全面加强纪律建设。通过开展警示教育让全体队员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引向深入。三是全面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继续加强教育引导工作,重点做好全脱产法制专题培训学习。
(二)多措并举,彰显文明城市“精气神”
以精神文明创建为着力点,加大宣传力度,围绕全过程主动发声、全社会普遍参与、全媒体矩阵传播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报纸、广播、短视频等宣传资源,统筹开展宣传活动,打造人人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充分彰显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活力和“精气神”。
(三)紧扣亮点,打造人民城市“新形象”
围绕“干净城市”,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主次道路清扫保洁,建立道路保洁质量达标验收制,逐步推广“席地而坐”标准;创新宣传手段,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在营造氛围、环境提升、基础建设、督察考核上下功夫,切实提升全区综合环境水平,形成秩序井然、充满活力的生活都市圈,打造人民城市“新形象”。
(四)提升市容,管好城市建设“责任田”
一是持续整治市容市貌乱象。聚焦非机动车乱停放,开展还路于民行动,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整治非机动车占道销售和乱停放行为。二是常态化整治户外广告(店招标牌)乱设置现象,不断净化城市视觉空间。三是持续攻坚违法建设治理。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建设限期拆除。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治违,合力推进住宅小区违建乱象治理工作。
(五)智慧赋能,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
加强城管智慧化建设,以数据赋能城市管理,强化高清视频监控利用率。实现全天候远程网络监控,做好违法违规行为溯源查处。持续推进“智慧环卫”体系建设,完善环卫智慧化指挥平台,实现车辆作业全过程实时监管及全流程数据分析,不断推动环卫保洁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