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以党建工作为引领,高位推进“双招双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城市品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预计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9.0%,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1.7%,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9.0%,住宿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0%,餐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0.0%,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
2021年4月,获批芜湖经开化工园区;6月,获批“十四五”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7月,成功筹建“维达智谷”;正在申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
(一)高位推进“双招双引”,系统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重大项目招引建设。聚焦“3+5”产业体系,快速推进项目洽谈、签约、开工、建设和投产,同步抓好高层次人才集聚和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今年以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0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258.6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个,总投资378.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6个,总投资321亿元;在谈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超700亿元。总投资130亿元的奇瑞未来一工厂及发动机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的信义江北光伏组件盖板项目、总投资 50 亿元的芜湖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总投资150亿元海创磷酸铁锂项目已经签约;总投资100亿元的道氏技术年产10万吨动力电池材料三元前驱体、总投资150亿元的莱宝高科第8.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等在谈项目推进签约。信义六期项目、长信科技年产1100万片高端触控显示模组及器件、人本集团轴承系列、方不圆智能装备制造、杭锅集团新能源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投产。
全面推动产业升级。围绕经开区“3+5”产业体系,制定扶持产业发展“1+2+7”系列政策,实施现代服务业及总部经济政策,推进重点技改项目双百工程,实施10亿-20亿-50亿-100亿以上和上市企业培育计划,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高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奇瑞汽车成为中国品牌乘用车第一个年出口超20万辆的车企,入选全国企业科技创新500强第21位。新增3家建筑业企业,预计2021年经开区建筑业产值为11.4亿元,同比增幅41%。倾力打造“维达智谷”,举办中国(芜湖)智能制造大会暨维达智谷揭牌活动,现场与联想、信通院、美云智数等首批10家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领域头部企业正式签约。2020年9月,瑞鹄模具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21年5月,富春染织在上交所成功上市,目前正梯次培育映日科技、宏景电子、德仓光电、森思泰克等11家企业,力争“十四五”末上市。
(二)对标一流开发区建设,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精准高效做好企业服务。建立健全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将四上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等292家重点企业分为9个板块,实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由党工委、管委会负责同志分别牵头包保,部门负责人日常走访,科级干部具体联系,128名干部与企业建立无间隙、无障碍、全天候对接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和困难。
广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以创新驱动为战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31家。持续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鼓励企业通过产学研用等方式打造开放式研发平台,目前共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18家,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17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314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47.14件。
全面加强平安开发区建设。扎实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完成17.85万人全员核酸检测和34.25万剂次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坚决打赢防汛救灾保卫战,党员干部积极前往一线寻堤查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三)聚焦群众关心关切,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大教育、医疗、民政等方面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投入9751万余元的信义银湖中学今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9月投入使用。推进集团化办学工作,成立天门小学教育集团,协商引进一中教育集团合作办学,委托管理区属3所中学。投入4000万元与市一院签署龙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管理协议,努力打造以全科医学科、儿科、中医科等为特色的综合型社区医院,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服务水平。投资1000万元的六院住院综合楼项目开工建设。
不断优化完善区域布局。完善“一主两副”功能布局,按照“东进、北扩、主提升”的发展思路,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构建以经开区主城区为主,东区、江北沈巷片区为副的“一主两副”的空间开放格局,强化产业与城市能级的融合发展,完善各片区间错位、协同发展。全面推动主城区品质提升,通过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将主城区建设为高品质产业新城;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将东区建设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依托绿色新能源产业,将江北沈巷片区建设为蓝绿交融产业园区。
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扎实开展“门前三包”管理行动。加快推动重点区域环境提升建设。认真抓好上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力开展城东片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平安建设,保持高压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定幸福。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全面夯实各领域党建基础。全面做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评估工作,推动新组建党组织开展自查、申报达标。大力实施城市基层党建“领航”计划,按照市委组织部工作要求,深入推动“领航”计划“1311”工程,凤凰城社区党委和翡翠湾社区党委成功入选市级示范库。积极打造“两应”基层党组织,天能电池党支部等3家党组织列入市级“两应”基层党组织初选对象。高质量推动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选优配强社区干部队伍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有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加快推动人才队伍招引和培养工作。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及时调整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各类招才引智活动,注重引导人才向“3+5”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截至目前,经开区新入选省平台引才资助3人,入选引才奖补企业8家;新入选省“特支计划”1人;新入选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新落地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个。
着力抓好干部选拔任用和日常管理工作。统筹用好职务、职级序列,持续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加强梯队培育建设,健全日常教育管理机制,组织举办党组织书记和科级干部培训班,选派年轻干部“走出去”学习锻炼,有效拓宽干部视野、提升本领。2021年,共完成62人次科级干部推荐选拔,有序开展61人次科级干部职级晋升工作,先后组织8名干部赴沪、苏、浙参加实训。狠抓作风建设,强化日常监管,制定领导干部严守规矩防微杜渐实施办法、干部服务企业廉洁从政八项禁令等制度,深入推进“三查三问”,深化运用“四种形态”,不断增强廉政意识,筑牢纪律防线。
2021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经开区能级不高,产业层级由整体中端、局部中高端向整体中高端、局部高端推进任务艰巨;产业整体能力打造和体系化推进有待加强;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有待推进,干部队伍精气神仍需提振等。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2022年,经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支柱产业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产城融合发展新兴区”定位,开创“二次腾飞”新局面,勇当芜湖建设具有竞争力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开路先锋。
发展主要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财政收入增长8.8%。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聚焦“3+5”产业,加快打造产业强区。紧紧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光电信息、5G及人工智能+、光伏、轨道交通装备五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挖潜经开区产业、创新、上市等方面特有资源,拉长长板、补齐短板,优化和稳定产业链,放大集聚和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
二是突出“双招双引”,递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结合“3+5”产业推行链长制,谋划项目抓线索洽谈、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达产。大力推动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晶澳、总投资50亿元的比克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推动总投资60亿元的美的空调绿色智能新基地项目、总投资约70亿元的道氏技术三元前驱体、在芜注册上市市值规模达千亿的安得智联等在谈重大项目抓紧正式签约。加快推进总投资150亿元海创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总投资5亿元海螺集团矿化剂、总投资20亿元楚江新材、总投资10亿元中车庞巴迪二期扩能等签约项目的前期工作,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约130亿元的奇瑞未来一工厂、总投资15亿美元的信义七期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美芝精密三期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美的厨热智能家电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投产。推动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加快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与先进制造业的耦合共生、相融相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三是突出龙头带动,打造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对经开区工业企业分类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以“亩均论英雄”,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企业流动、集聚。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分层分级提供资金、土地、环境、节能、金融等政策支持,锻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力争奇瑞集团、美的集团在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力争信义集团、楚江新材、美智空调、美的厨热、海创5家企业在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力争美芝精密、江森日立、长信科技、伯特利、中车庞巴迪、三安光电、埃科泰克、富春染织8家企业在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力争瑞鹄精密、美博空调、中达电子、海螺投资等10家企业在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力争森思泰克、汉峰科技、蓓慈电器等60家企业在经开区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四是突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全员干事创业热情。大力推动工业项目建设“区域评估”+“承诺制”+“标准地”改革工作,减少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优化政务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数字经开建设,搭建集土地规划、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信息于一体的管理平台。
五是突出党建引领,打造活力经开区。对于重点、难点工作和问题,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部门负责同志以上率下,发挥“跟我干”“挺到位”的工作作风,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建立“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督查督办机制,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体系化推动各项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快办、快结、快反馈;加强业务能力培训提升,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实施细则,严守法纪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经开区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