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1-12-23 16:10信息来源: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阅读次数: 字体:【  

1.《经开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到“城市建设高品位”,经开区通过哪些举措来实现?

王翔:

经开区的发展历史上曾一度重产业,相对不太注重环境品质,这也是我们“十三五”在着重补的短板。经过五年的发展,在宜居方面,包括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与高品质的城市品位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十四五”期间,我们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升和完善城市品质,同时也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人民城市的战略部署。

一、完善规划编制,明确重点目标。一是积极推动自贸区(芜湖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安徽省自由贸易区(芜湖片区)总共35平方公里,其中70%落户在经开区,按照自贸区整体规划,我们经开区和自贸区(芜湖片区)管委会通力合作,把两区融合共同推动这28平方公里规划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这块工作已基本进入报批阶段,这些规划的细节就要考虑到提升城市建设品质。二是加快推进控规编制。总体上,除自贸区(芜湖片区)外,其他的已基本完成。沈巷片区(长河路以南区域)自去年接手以来,详细规划编制也在进行中,通过控规的全覆盖,完整的编制可以在蓝图上面将城市品质的提升通过规划来落到地。

二、建设人民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一是出台《芜湖经开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进人民城市建设方案》,明确经开区人民城市建设,持续优化城市布局、推进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功能完善五个方面十三项主要任务。二是坚持以规划为引领,推进规划、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把规划落到地,不能规划和建设“两张皮”,在“十三五”期间我们这方面建设得比较好,在“十四五”在规划和建设一体化方面要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让规划切实落到地。

三、优化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一是推动龙山路、武夷山路等核心城市道路建设不断升级改造,同时对次干道进行改造提升。二是建设便捷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三网融合的方法。今天,轨道交通的2号线的一期工程已经试运行了, 1号线的全面投入运行和2号线的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将轨道交通变成一个网状结构,配合城市的轨道交通对周边的公共交通如何衔接,包括人行道、慢行道的优化完善,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对解决老百姓的出行有很大的帮助,也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和品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三是完善路网结构,提升主干道的连通性,按照“窄马路、密路网”理念,完善生活区城市支路网体系,形成快慢有序、等级分明的道路体系。

在“十四五”期间,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把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全面完成。

 

    2.经开区如何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翔:

经开区在建立之初就是发挥着产业发展的作用,在“十四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的时间,进一步开展创新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集聚,同时实现产城融合,产业的提升和城市提升共同相融发展是经开区未来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聚焦“3+5”产业,加快打造产业强区。从产业来说,“十三五”的后两年,经开区围绕“3+5”产业体系,也就是3个支柱产业,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存量提升改造,引进优质增量,两条腿走路,两条线发力,打造经济增长的存量改造提升和增量发展的“双引擎”“双动力”的总体目标。一是在三个传统产业方面,一条线就是改造提升,无论是从工艺、技术、装备、产品方面,还是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持续不断的实施技术改造。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三大传统产业,最终是壮大经济规模和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能够承担经开区“十四五”总量发展的重任。二是围绕五个战新产业全面发力。还是两条腿走路,通过各种手段发展存量,另一个是着力点放在“双招双引”,引进行业的头部企业,新的项目、新的投资、新的产品、新的协作行业通过延链强链补链的方式进一步壮大我们现有的战新产业经济体量的规模,提升产品档次,最终目的提升行业的竞争力。

二、突出“双招双引”,递次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谋划项目抓线索洽谈。对契合行业进一步研究,找到我们的目标和发展重点。二是在谈项目抓签约。通过招商引资,谋划客户关键项目,尽快达成一致签约。三是签约项目抓开工建设。四是在建项目抓达产,形成项目从谋划到达产全链条的体系。五是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闲置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加快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六是打造创新创业载体。提高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通全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双创载体平台能级,加快建设投资约10亿元的研创中心工程等双创载体建设。七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在“十四五”末,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例有进一步的大幅提升,三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突出龙头带动,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总体上是按照“2581060”的方式,打造21000亿元级的龙头企业,5300亿元级的骨干企业,8100亿元级的企业,1050亿元级的企业,6010亿元级的企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是经开区规建总量目标的坚强支撑。

上述为总体上产业发展的思路,谢谢你的问题。

 

3.“十四五”期间,经开区社会事业方面有哪些打算?

王翔: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招双引”既要招商引资又要招才引智,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围绕人才引进,积极落实贯彻市各项引进人才政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切实把人才引进来。除了乐业还要安居,社会事业方面我们瞄准“十三五”的短板,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推进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进一步布局公办幼儿园,提高公办幼儿园的比例,提升学前教育的水平。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区域内中小学布局规划。按照义务教育的要求,新增义务教育的学校,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将和国内高水平的教育机构形成联动,使得义务教育均衡化、高质量化。三是结合经开区实际,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二、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街道、社区三级医疗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和市里对六院进行共建,大规模进行改造,大幅度提升六院的基础设施和医疗水平,同时在区里引进一些综合性医院去落实布局,进一步提升巩固经开区医疗水平。二是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加强街道、社区医院建设,确保有场所、有设备,完善医疗人员的培育提升。

三、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经两次人口普查显示,经开区人口结构相对比较年轻,芜湖市新引进人口大多落户在经开区,但是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构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对经开区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是促进社会办养老机构进一步发展,在养老机构发展方面已确定具体的目标。二是提升居家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居家养老服务指导(服务)中心,完善智能化养老服务系统。通过社会办、居家办、政府帮助扶持等多种手段,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的能力和品质。

在“十四五”期间,补齐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学校教育这三个社会事业方面的主要短板,将经开区打造成宜业、宜居、产业发展优、生态环境美、高品质产城融合的全新开发区。